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看山東省淄博市如何整建制推廣智慧農業發表日期:2016-06-29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3412次麥收時節,走進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占地300多畝、建有120個塑料溫室大棚的石佛堂蔬菜標準園區,在“智慧設施”呵護下,一串串西紅柿掛滿了枝蔓。園區主任劉軍良介紹:“2013年園區試著搞大棚智慧設施,現已在50個大棚里安裝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及補光燈、空氣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溫度、濕度、酸堿度等感知設施,澆水、施肥、溫度、濕度等基本上可實現智能化控制。效果也挺明顯,比如西紅柿,每個大棚每年可省工時費約4000元、節肥約3000元、節藥約2000多元,還能增產兩成多,質量抽檢合格率達100%。”
淄博市委書記王浩坦陳:“其實,石佛堂蔬菜標準園區僅是淄博探索推廣智慧農業技術的一個典型代表。淄博是全國智慧城市十個試點之一,智慧農業是智慧淄博項目的一大板塊。經過三年多探索,現在智慧農業已進入示范推廣階段。實踐表明,淄博智慧農業建設,對于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節本增效,都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探索
產業擴張及用工短缺 呼喚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說起智慧農業,博山區上瓦泉村支部書記王金成頗顯自豪:2012年前,上瓦泉村是一個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3年以來,通過實施智慧農業項目,在園區里安裝了智能化監控設備,推廣了水肥一體化滴灌、微信營銷等智慧技術,種植的富硒草莓賣到20至30元一斤,采摘游客絡繹不絕。市民在家里打開有線電視,就能找到上瓦泉村的富硒草莓大棚的現場實時直播,不僅給城里人送去了新感受,也讓上瓦泉村嘗到了甜頭,成為省級優秀鄉村旅游示范村。
淄博市副市長王可杰介紹,淄博是山東的工業大市和經濟大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二三產業占GDP比重達96.5%以上,城鎮化率達68%以上。工業和城鎮吸納了絕大多數農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越來越緊缺,農業用工成本大幅攀升。農業用工短缺、節本降耗、增產增收的需求,也急迫的呼喚農業智慧技術,呼喚農業自動化。
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呼喚農業智慧技術。近幾年,淄博先后實施了“蔬菜產業振興計劃”、“50萬畝優質蔬菜提質增效工程”等項目,蔬菜年種植達105萬畝,高標準蔬菜大棚達21萬個、34.8萬畝,促進了以區域化、園區化、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為主要標志的蔬菜現代化發展,蔬菜產值占農業產值達30%以上。這是淄博探索推廣蔬菜智慧技術的產業基礎。
另外,時常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然而,傳統的蔬菜大棚技術,很難嚴格控制和及早發現農戶的違規施藥施肥行為,很難實現蔬菜生產安全化。這是淄博試驗示范蔬菜智慧技術的社會呼喚。
淄博順應“三個呼喚”,2012年7月提出了“智慧蔬菜”發展設想,進行了以蔬菜智慧技術為主的智慧農業試驗探索。2013年實施了省級現代農業果菜項目,投入750萬,安排臨淄石佛堂、新亮、翠竹、樂采、憶當年等5個蔬菜標準園,2014年安排高青縣萊德蔬菜標準園,進行了智慧技術試驗;2015年新增周村朱莊、博山瓦泉、沂源安信、張店志高、淄川富硒等村莊作為蔬菜智慧技術試驗點,試驗內容從智慧蔬菜擴大到畜牧、林業、果品和水利。
2016年淄博政府投入120萬元,在10個區縣、27個鎮街、36個蔬菜園區、40個村莊,啟動了智慧農業三年示范工程,包含了智慧蔬菜、智慧糧食、智慧畜牧、智慧林果、智慧水利、智慧市場、智慧村務等。
王可杰坦言:“如今,淄博智慧農業探索受到了國家和省里的肯定,已經從試驗探索階段跨入示范推廣階段,形成了市區鎮‘三級攜手’和專業大戶、合作社、企業‘三方參與’的局面,基本上探索出了一條整建制推廣智慧農業技術的新路徑。”
生產
“四大系統”讓蔬菜大棚節本增收
在臨淄區皇城鎮皇城村綠康蔬菜標準園,園區主任于永先說:“園區37個大棚都安裝了溫、濕、光等監控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自動放風設施。這些設備,還真管用!澆水、施肥都是自動化,肥料按比例配好,一按開關,就可以了。一個人能干過去五六個人的活,省工省時省錢。”
淄博市菜籃子辦公室主任徐建光說:“淄博智慧農業系統,主要有云計算系統、管理系統、傳輸系統、應用系統‘四大系統’構成。”
云計算系統,設在淄博政府云計算中心,政府拿出兩臺服務器,用于智慧農業的數據處理存儲。
管理系統平臺,設在淄博市菜籃子工程辦公室,并建立了智慧農業信息管理中心。中心與淄博蔬菜顧問團微信語音平臺、樂物網電商、廣播電視商城、網上農技推廣系統、手機終端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15個數據平臺,實現了對接融合,基本形成了大數據平臺。通過密碼授權,可遙控蔬菜大棚的通風、補光、澆水、施肥、噴藥等設施。
傳輸系統,由中國聯通公司承擔,將安裝智慧農業系統的所有蔬菜大棚的監測數據,準確、快速、安全地傳輸到云計算中心。
應用系統,分為棚內棚外兩個子系統。棚內,安裝一個體積約40厘米見方的信息采集盒,盒上伸出5或10個“觸角”,垂在空中或插入土壤,能夠感知監測空氣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溫度、濕度、酸堿度,光照、風、病蟲等指標;棚外,由氣象部門分區域安裝氣象監測系統,主要感知監測溫、濕、光、風、霧等指標。
銷售
285個小區可網上下單 24小時實現送菜到家
在淄博智慧農業信息中心,記者看到,20個液晶板顯示著20個蔬菜園區的實時圖像信息。
淄博智慧農業系統與樂物網對接,實現了淄博285個生活小區的網上下單,每單36元以上,24小時可送菜到戶。通過與有線電視網絡對接,可利用覆蓋10個區縣、58萬個機頂盒用戶,實現有線電視的網上下單,24小時送貨到戶;還可召開視頻會議、進行技術培訓等。
徐建光胸有成竹地說:隨著智慧農業系統的完善,還可實現B2B、O2O、B2O等模式的農產品網上交易,形成像股市一樣的農產品交易系統,實現智慧農業系統的有償服務。
為了發揮智慧農業系統的作用,2015年淄博成立了由100名專家組成的蔬菜顧問團,設立了栽培、土肥、植保、食用菌、質監等5個分團,聘請農業部農技推廣首席專家張真和等20名國內專家擔任顧問。
今年5月,投入100萬元,從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引進了智慧農業系統溫室精準控制應用數學模型。
并且,成立了由67名國內著名農業專家與58名基層農技專家相結合的4個智慧蔬菜課題組,研發具有淄博特色的蔬菜大棚種植西葫蘆、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等10余種蔬菜的“精準控制、精準用藥、精準用肥、精準用水”的應用數學模型。
如今,淄博智慧農業星火已呈燎原之勢。近3年來,淄博財政投入智慧農業試驗、示范、推廣達360萬元,在10個縣區、15個鎮街、20個蔬菜園區(基地)、513個蔬菜大棚進行了智慧農業試驗。五年內,將有3.1萬個蔬菜大棚,安上智慧農業系統,約占全市大棚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