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發表日期:2016-09-21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2356次
安徽省日前出臺《“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實施方案》,強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
記者了解到,該《實施方案》要求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和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為工作主線,以推進農業在線化和數據化為根本任務,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培育發展農業信息經濟,為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提供強大創新動力。
生產經營提質增效
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區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熟化一批農業物聯網成套設備與應用模式,培育一批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新模式。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電子商務水平大幅提升。到2018年,全省建設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點200個;到2020年,全省建設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點300個。
農業管理高效透明
《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基本實現農業應急指揮、行政審批等在線化、數據化,建成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逐步實現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集成向社會開放,基本實現農業行業管理決策精細化、科學化。初步建成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農副產品和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到2020年,農業宏觀決策與應急管理信息化能力顯著增強,農業行政審批、農產品和農資市場監管、土地流轉管理等實現在線化。
農業服務便捷普惠
《實施方案》明確:到2018年,信息進村入戶村級服務站建設覆蓋到全省行政村總數的一半以上,并同步接入全國信息進村入戶總平臺,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范圍和人群顯著增加,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信息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服務、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明顯緩解。到2020年,信息進村入戶村級服務站基本覆蓋到所有縣和行政村,建設13000個左右村(社區)信息服務站。
政策支持融合創新
記者了解到,今后安徽省將統籌整合利用各類涉農資金,以項目為載體,多渠道扶持“互聯網+”現代農業。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互聯網+”行動。適應新型主體發展需要,研究調整省級龍頭企業“甲級隊”評審標準,鼓勵將農業電商龍頭企業作為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核心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實現產業鏈接、要素鏈接和利益鏈接。各地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涉農項目經費安排上要向“互聯網+”現代農業傾斜,支持農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
試點示范引領發展
《實施方案》指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村改革試驗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區、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市縣、農業物聯網示范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縣和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縣要率先開展 “互聯網+”現代農業試點示范。圍繞精準農業、物聯網應用、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業電子商務等環節開展試點示范。同時,強化基礎建設。積極推進光纖進村入戶工程,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寬帶普及率和接入率。
夯實專業人才隊伍
記者還獲悉,今后省屬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要開設專業課程,加快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互聯網+”現代農業管理和技術人才。組建省級“互聯網+”現代農業專家團隊,參與規劃編制、標準制定、技術指導工作。支持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化公司開展合作,積極開展相關培訓,并結合實際,引進培育一批既懂“互聯網+”,又懂現代農業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