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章繼剛:加快農業人工智能應用,推進創意農業發展發表日期:2020-03-24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8010次
伴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加速涌現,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應運而生,創意農業發展邁入了新的春天。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現代農業深入融合,我國數據互聯互通、產業融合發展、服務高效便捷的智慧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各地積極推進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園區建設,農藥監管、重要農產品實現全程可追溯,益農信息社建設全覆蓋,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大大提高,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郵政快遞、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
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創新,超前布局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加強農產品柔性加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認知分析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布局,形成一系列數字農業戰略技術儲備和產品儲備。在1月20日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印發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中,明確要加快農業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實施農業機器人發展戰略,研發適應性強、性價比高、智能決策的新一代農業機器人,加快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開展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重點攻克運動控制、位置感知、機械手控制等關鍵技術。到2025年,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數字經濟比重大幅提升,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加快推進農業區塊鏈大規模組網、鏈上鏈下數據協同等核心技術突破,積極開展5G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研究,建立健全5G引領的智慧農業技術體系。
當前,創意農業發展層次不高,科技文化內涵未能充分挖掘,創意農業經營主體素質有待提高,技術管理服務人才不足,缺乏相應的支持引導政策。要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和產業鏈延伸,必須進一步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強化關鍵技術裝備創新和重大工程設施建設,打造農業發展新引擎,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和農業新經濟發展。
推進創意農業發展,要在推動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塑造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產業新業態,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上做文章,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管理和數據分析,采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生產監督和數據采集,保障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標準化操作流程,構建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產業體系,打造消費者信任的食品安全體系。既要樹立創新創意理念,推動農業生產、生活、科技、生態功能拓展,推進有利于優化配置農業農村資源,激活農村要素,挖掘提升農業的產品價值、科技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構建“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業供給體系,又要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健全農產品追溯、農藥監管等系統,建成質量可追溯、追溯全覆蓋、監控網絡化、監管可控化的智慧監管體系,開展農業信息監測分析,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預警機制。
在成都,創意農業產業為傳統農業賦予更多內涵:大力推進實施鄉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規劃、設計、文創、建筑、金融和電商領域人才,同時與中國農科院開展院地共建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構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聚焦智慧農業、都市農業等7個研發單元,引進8名中國農科院骨干專家,重點建設中國農科院成都院士工作站以及“四大平臺、十大研發單元”和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區、現代農業人才培育基地,打造產業科技孵化園和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規劃建設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240多名農業科技專家,構建國內一流的農業科技專家庫;組建了以唐華俊、萬建民、王漢中等院士領銜,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為主體,省市級農業專家為輔助的13支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圍繞“特色生物育種、精深加工智造、生態休閑農業”三大領域,建成集農業科研、產業孵化、國際交流、綜合服務4大功能區于一體的特色生態農業硅谷,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產業孵化。目前,全市有農業科技人才1.3萬多人。全市492家龍頭企業現有農業高級管理人才1539人,廣泛分布在農業文化創意、會展博覽、觀光休閑、農村電商、冷鏈物流等領域。
成都市運用最新的加工技術提升農業,在產品加工、品牌包裝、用途轉化等方面加大創新,積極開發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的智能檢測、自動控制、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等技術,建設一批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智慧農業示范基地,農業項目呈現主題化規?;l展、有機化、綠色化、品牌化融合,大數據在農業全產業鏈上的應用加速推進廣,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日新月異,自動售菜機和電子保鮮柜目前正陸續進駐成都的社區、小區,生鮮無接觸電商配送模式異軍突起。大數據聯接起成都田間與餐桌,讓農民不再靠天吃飯,而是看“云”吃飯。成都借助創意產業的新理念,將現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加工及流通領域,個性化優美化定制式創意農業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