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智能孢子捕捉系統可提升病害預警能力
發表日期:2021-03-19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11715次
植物病害的發生主要是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環境條件的影響,使正常的生長發育受到干擾和破壞,特別是一些具有傳染性的植物病害,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及時防治,那將會給植物的生長帶來嚴重的破壞,會給農業林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做好病害的監測預警工作,只有及時發現病害的發生,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傳染性植物病害的進一步蔓延。以往的植物病害監測預警工作多是由人工調查的,而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智能孢子捕捉系統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監測,提升植物病害監測預警能力。
智能孢子捕捉系統是通過自動捕捉病菌孢子,高清攝像頭獲取病菌孢子圖片,并自動上傳、存儲,形成病菌圖像信息庫,而后采用云服務器技術,實現對病菌孢子圖片的人工統計與分析,清晰的病菌孢子圖片,方便用戶直觀的分析區域內病害種類及發生程度。有了詳細的數據作為參考,植保工作人員可及時制定出病害的防控方案,指導農戶科學用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質量安全,生態安全。
智能孢子捕捉系統與傳統人工測報方式相比有著諸多的優勢,以往人工測報不僅費時耗力工作量大,而且覆蓋面積小,所有信息都需要人工收集后再進行分析,然后才能發布防治方案,無論是效率還是效果都受到影響,并且由于測報覆蓋面積小,測報數據不夠準確,就會導致農藥誤用問題發生,大量農藥的使用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農殘超標問題發生。而有了智能孢子捕捉系統,測報人員在自己的辦公地點就能查看監測點的病害發生情況,時效性更佳,并且是從根源上監測植物病害的發生,數據可靠,有利于綠色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